7月3日下午,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举行了“上合组织与地区安全合作”小组讨论。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俄乌冲突持续、中东局势紧张、非传统安全威胁升级,上海合作组织作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其面对动荡的国际局势时选择的发展路径与应对策略值得思考。

7月3日,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在位于北京的清华大学开幕。图为参会嘉宾在开幕式前交流。
中国接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以来工作获认可
上合秘书处副秘书长朴扬帆在发言中指出,组织成立24年来,以“上海精神”为指引,在打击“三股势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积极筹建应对安全威胁综合中心,以适应多元化安全挑战。
乌兹别克斯坦战略与地区研究所所长埃尔多尔·阿里波夫(Eldor Aripov)表示,上合组织成员国的人口占到了世界的40%以上,再加上观察员国和众多的对话伙伴国,代表了欧洲、亚洲,也代表了非洲。上合组织的35个机制将这些国家团结在一起,可以有效地解决合作中的各种问题。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认为,上合组织成立20多年,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我们这个地区特别是中亚地区长期的稳定,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冲突。
6月2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刚刚在青岛举行。这是青岛时隔7年再次举行防长会——2018年会议宣布成立防长会议专家工作组,进一步完善了成员国之间的防务合作机制。这也是2024年上合组织正式接收白俄罗斯为成员国后参会成员国数量最多的一次防长会。上合组织倡导团结合作、开放包容,成员国数量增加到10个,还有2个观察员国和14个对话伙伴,成为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进步力量。
自去年7月中国接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以来,中方在防务安全领域做了一系列重要工作。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综合研究中心主任鲁斯兰·叶辛(Ruslan Yesin)在3日的小组讨论中指出,白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坚定地支持中国,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功实现维护欧亚大陆和平与稳定的目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叶辛指出,在当前全球不稳定的情况下,上合组织必须超越传统的区域合作,扩大新的战略合作方向,而北极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风向标和新的战略走廊,对欧洲大陆和世界安全有着直接影响。上合组织有能力、有责任在包括安全领域在内的北极合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当成员陷入冲突时,上合怎么办?
与此同时,与会嘉宾也对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上合组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直言不讳,甚至是犀利的观点,其中大家普遍谈及的一个问题是上合组织的成员国本身陷入地区冲突之中,这其中就包括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
孙壮志认为,上合组织发展到今天,尤其是扩员以后面临的任务、议题不断增多,打造区域一体化方面面临日益平台化、论坛化或者工具化的风险。在未来发展中进一步明确上合组织的功能定位是个特别关键的问题。而近年地区冲突包括大国博弈不断升级、长期延宕,也给上合组织带来非常大的困扰。上合组织周边地区发生的地区冲突,有上合组织的成员国卷入。但上合组织不能选边站队,需要通过政治方式、和平方式解决冲突,同时又不能不对成员国有所同情和支持。这种情况之下就面临两难选择。
对此,孙壮志也提出他的一些思考。他指出上合组织需明确“多领域、多层次、多主体”的合作方向,立足双边,借多边合作来深化双边关系,坚持不在多边框架内解决双边问题,特别是双边争议;在现有情况下不必过分强调或看重集体行动,合作从实际出发,根据成员国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合作目标和方向。
阿里波夫则认为,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冲突、扩员后的责任界定及机制转型等问题亟待解决。但他对于上合能够继续成为一个“安全稳定器”还是乐观的。
“上合需要进行调整,首先我认为要加强上合内部的团结,要让每一个成员国都感觉到通过上合的合作能够得到实际的好处,而不要去追逐自己的私利。”阿里波夫说,“上合秘书处要进行相应的更新,让它成为一个相当于总调度的角色,更好地履行我们合作机构通过的各种决定。”
在3日的小组讨论现场,主持人、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吴大辉教授就前不久两个上合成员国——巴基斯坦和印度发生军事冲突一事向在场的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哈什米发问,探求在冲突解决过程中,上合成员国身份是否发挥了作用,发挥的作用有多大。
哈什米回应道,各方都为斡旋印巴冲突做出了重要努力。“首先是中国,发挥了非常建设性的作用”,美国也在局势降温方面发挥了作用。他也对两个上合组织成员国发生冲突表示遗憾,“我们需要在预防冲突方面投入更多,在可持续和平方面投入更多,我们需要坚守上海精神,不仅仅是在官方层面,同时也需要在人的层面”。
对此,上合秘书处副秘书长朴扬帆也指出,上合组织不是一个军事政治集团,在本地区发生冲突时,上合能够做出反应的渠道和方式是政治外交方向的。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世界和平论坛|专家热议:当成员国陷入冲突时,上合组织能做什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